随着技术装备的日趋同化、管理意识的增强,作为行业内同水平企业间的竞争已演变为成本的较量,2006年,水泥公司面对一系列不利因素内抓管理外拓市场、挖潜增效降低成本——
降本“触角”伸入工作的每个细节
2006年,水渣价格上升了37元/吨;粉煤灰上升了17元/吨;石膏价格上升了17元/吨;电价、贷款利率一调再调,水泥销售价格却因竞争激烈呈下降趋势。面对这样一组不容乐观的数字,水泥公司挥起了“降本增效”这面大旗,并确立了:从源头抓起,以工序指标的控制为抓手,以科技进步为动力,以经济效益为中心,以指标考核为导向的降本工作思路,发动员工从本岗位做起,从小账算起,做好目标分解和措施落实工作。
思想是行动的先导。该公司首先利用班前会、经济活动分析会、办公会等一切时机向广大员工讲形势、讲任务、讲目标,号召员工变压力为动力,把节约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、每一个岗位,努力实现公司降本增效和利润指标双达标。进厂原燃材料质量的稳定是实现水泥生产优质、高产、低耗的基础,为此,该公司从源头抓起及时制定原燃材料质量采购标准,按照质量体系要求,重新修订《采购控制程序》和原燃材料管理办法,成立原燃材料取样班,加强现场的监督管理。针对辅助材料陆续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,公司在加大基础管理力度的同时,优化采购流程和采购渠道,合理控制库存,减少资金占用。今年,该公司多次组织人员到三菱集团等先进企业取经、学习,与同行业先进水平不断对标找差距,用超前的思维来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。
面对公司提出的降本增效全员行动计划,各车间、部室积极参与,围绕全年预算目标和降本增效指标展开行动。进一步细化完善了《辅材领用制度》,设立垃圾回收箱对于可回收利用的棉纱、扫帚等物资回收再利用;分析用的样品全部回收重新进入生产流程;所有大型设备的齿箱用油集中收集用于链条、齿轮的润滑;输送设备的所有下料口焊补、挡料皮更换全部用废旧材料,旧托辊修复再利用;在物料运送管理上,尽量缩短所需物料运送的时间,减少单位物料的电耗,并将此项指标纳入班组的每月绩效考核中。通过优化财务运作,统筹资金安排,化解资金风险,提升了公司信誉和形象;通过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,成功解决了辅材堆场煤粉自燃、水泥磨台产、水泥温度高等影响生产的难题;通过建立系统考评体系,结合质量管理和各类技术比武活动,不断激发员工潜能,进一步推进全员降本增效工作的顺利开展。与此同时,设备改造、技术创新、提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深入开展,使公司依托技术创新实现了节能增效。1——9月份,该公司共实施设备改造项目20项,技术创新5项,合理化建议30条,为公司创造效益150万元。细节管理使水泥公司节能增效这杆“大旗”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飒飒起舞。 (石晓慧)